所謂構思起名法,就是根據姓氏語音、語義的不同,而構思不同名字的方法。
我國的姓氏,依據對漢族百家大姓的語義考察,大體可以分為四類:
一、形象具體、鮮明的:
李、張、楊、黃、朱、林、馬、葉、鐘、汪、田、石、熊、金、白、毛、江、龍、雷、錢共20姓。其中的毛姓,通常不按其形象起名。
二、意義明確的:
王、陳、周、徐、孫、高、何、郭、羅、謝、肖、程、傅、丁、余、戴、夏、姜、范、方、陸、孔、崔、康、史、顧、萬、段、湯、黎、易、常、武、喬、賀、賴、文共37姓。
三、起名時通常以諧音轉化意義出現的:
劉-留,趙-照,吳-無,宋-送,梁-粱,馮-逢,于-魚,沈-沉,賈-價(假),潘-盼,姚-要,譚-談,郝-好,秦-勤,孟-夢,薛-雪,鄭-正,韓-寒,龔-共等共19姓。
四、語義不具體,不明晰,不易把握的:
胡、唐、董、曹、袁、鄧、許、曾、彭、呂、蘇、盧、蔣、蔡、魏、閻、杜、任、寥、鄒、邱、侯、邵、尹24姓。
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認識:姓氏的語義特點不同,其構詞能力和構詞方式也就不同。
以上百家姓,構詞能力最強的是第一類類姓氏,它們可以直接參與組詞,可以采用以姓連名法命名。
如:李天華、張天翼、黃天戈、朱寶庭、林風眠、馬紫晨、葉蔚林、白雪石、雷震春等名字。這類名字,其構詞天地比較廣闊,不僅語義的含量比較豐富、充實,而且藝術技巧也可以得到良好的發揮。
第二類姓氏在形象性方面雖不如第一類姓氏,但在敘事說理上卻占上風,也可以發揮這方面的特長制作美名。
如:陳墨香、高行健、顧笑言、何鳴雁、程門雪、文潔若等。
第三類姓氏的構詞能力顯然不及前兩類,并且它們的實際使用意義往往不穩定。有時用諧音轉化意義,有時又用本義或其它。
如:梁豐之梁,顯然是以粱或糧,取糧食豐收之意。而梁棟材之梁,又取其本義,是棟梁之梁。又如:吳流之吳,取無的意思,吳方、吳德之吳又不取無的意思。吳谷之吳,又取五的意思。
第四類姓氏一般只作一個音節與后面的名字配合,三個字的名字實際上只有兩個字的意義,內容單薄了,取名字的構思也相對容易些。
如胡天風之胡就有構詞能力,嚴胡天指塞外、邊疆一帶的天際。董民聲之董,取懂之義。侯德山之侯,取猴之義。
好的名字發端于構思,無論寫文章還是設計工藝品,起名當然也不例外。 |